综合百科

关于民事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有什么

2024-11-01 06:43:34 来源:互联网转载或整理

一、关于民事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有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靠前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二、***期限与诉讼时效有什么区别

1.二者性质不同。***期限是诉之合法的要件,即***能够被法院予以受理的法定条件,规定在行政诉讼法中,系诉讼程序法律制度;诉讼实效是诉之有理由的要件,即原告的诉讼请求能够成立的前提。诉讼时效属于民事实体法律制度,规定在民法通则中。

2.二者立法目的不同。行政诉讼法中之所以设立***期限,在于督促相对人尽快行使权利,提高行政机关执法效率,维护行政管理秩序的稳定。民事实体法中规定诉讼时效,其目的在于经过法定期间使原权利人丧失权利,使长期存在的事实状态合法化,有利于经济秩序和法律秩序的稳定。

3.二者的起算时间不同。行政诉讼的***期限从相对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计算,其采取的是客观行为的标准,强调“行为”;而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以当事人主观感知权利被侵害为标准,强调“权利”。

4.二者的期间有无变化不同。***期限是一个固定期间,不存在中止、中断的情形。除非有正当事由,并由人民法院决定,才可以对被耽误的法定期限予以延长。而诉讼时效属于可变期间,只要具有法定事由,便可将其中止、中断和延长。

5.人民法院对二者超过法定期间的处理方式不同。人民法院可以依职权审查***期限。相对人超过***期限***的,人民法院将裁定不予受理;受理后发现超过***期限的,裁定驳回***,即相对人丧失了***权。通常情况下,人民法院不主动审查诉讼时效问题。而且,它不是民事诉讼***的法定条件,当事人并不丧失***权。经人民法院审理超过诉讼时效的,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即当事人丧失的是胜诉权。

最后,当事人在民事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应及时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如果当事人有特殊请款需要延长诉讼期限的,应该向人民法院解释情况,并且申请延长期限,另外当事人还需要格外注意诉讼时效和诉讼期限的区别。

本文标签: 民事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

其他文章

  • 阜新银行存款安全吗 阜新银行安全吗
  • 锰酸锂上市龙头 锰酸锂股票的简要分析
  • 海南矿业为什么不涨 海南矿业股票为什么不涨
  • 中华保险是大公司吗 中华保险公司规模怎么样
  • 590002分过红吗 中邮核心增长股票基金有分过红吗
  • 商贷转公积金麻烦吗 商转公的流程有哪些呢
  • 完全不懂基金怎么入门 基金入门的方法
  • 猪肉行业龙头股一览表 猪肉行业股票的简要分析
  • 人民币的单位换算 人民币有什么单位
  • 央企有哪些 央企的主要内容
  • 李咏的妻子哈文现在怎么样了(哈文简历及个人资料)
  • 洪学(xue)智上将简介(“六星上将”洪学智的家风)
  • 美国人将蝉做成巧克力(蝉还能用来做炒饭和披萨)
  • 免费下载视频网站(5个高质量免费视频下载网站)
  • 电接点压力表原理(接点压力表接线)
  • 寒号鸟真实图片(寒号鸟和寒候鸟的区别)
  • 国内滑雪场排名推荐(中国顶尖的十座滑雪场)
  • 第一届超级女声前三名是谁(超级女声6位冠军现状)
  • 韩国电视剧2022排行榜前十名(近8个月口碑最佳的10部韩剧)
  • 每集都是车的番剧推荐(泡面番全程笑点不断)
  • 黔ICP备190028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