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劳动合同解除包括哪几种情形?

2024-11-14 18:45:00 来源:互联网转载或整理

一、劳动合同解除包括哪几种情形?

1、劳动合同的合意解除:

《劳动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劳动合同可以解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不仅仅就解除劳动合同本身达成一致,还应当对一方或者双方提出的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协商一致,比如说,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提出的保守商业秘密和补偿一定的培训费用,劳动者对用人单位提出的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条件,只有双方对这些附加条件也达成一致的前提下,才是劳动合同的合意解除。当然,如果双方对解除劳动合同均未提出任何条件,也就不存在就条件达成一致的问题。

2、非过失性辞退:

《劳动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㈠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㈡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㈢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

3、过失性辞退:

《劳动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㈠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㈡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㈢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㈣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由这种辞退所引起的劳动争议较为少见。

二、劳动合同解除

劳动合同解除,是指在劳动合同有效成立以后,当解除的条件具备时,因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意思表示,使劳动合同向将来消灭的行为。劳动合同的解除方式可分为协议解除和单方解除。协议解除,即劳动合同经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而解除。单方解除即享有单方解除权的当事人以单方意思表示解除劳动合同。劳动部《关于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6条规定: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劳动合同订立后,尚未全部履行以前,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劳动合同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提前消灭劳动关系的法律行为。劳动合同的解除分为协商解除、法定解除和约定解除三种;解除劳动合同是劳动合同从订立到履行过程中可以预见的中间环节,依法解除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正当权益的重要保证。

为了更好的保障劳动者的各项权益,国家也是制定了劳动法,并在其中规定了双方在确定了劳动关系后,双方也是需要签订劳动合同,那么在合同到期后,如果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进行续签,也是需要支付一定的赔偿费用,同时用人单位也是需要与劳动者**解除。

本文标签: 劳动合同的解除

其他文章

  • 阜新银行存款安全吗 阜新银行安全吗
  • 锰酸锂上市龙头 锰酸锂股票的简要分析
  • 海南矿业为什么不涨 海南矿业股票为什么不涨
  • 中华保险是大公司吗 中华保险公司规模怎么样
  • 590002分过红吗 中邮核心增长股票基金有分过红吗
  • 商贷转公积金麻烦吗 商转公的流程有哪些呢
  • 完全不懂基金怎么入门 基金入门的方法
  • 猪肉行业龙头股一览表 猪肉行业股票的简要分析
  • 人民币的单位换算 人民币有什么单位
  • 央企有哪些 央企的主要内容
  • 空气自行车(重量1.2千克)(世界上最轻的自行车)
  • 立陶宛和中国断绝外交关系了吗(中国为何不直接与立陶宛断交?)
  • 美国人口2022总人数多少亿(美国最新人口普查数据)
  • 白色苹果4代手机图片(盘点iPhone各代爆款颜色)
  • vivo nex2双屏版参数配置(曲屏手机有哪几款)
  • 罗马数字1100对照表(比较常见的数字符号)
  • 韩国电视剧2022排行榜前十名(近8个月口碑最佳的10部韩剧)
  • 曾国藩后代子孙关系高清图(曾国藩的家风家训)
  • 2022口碑最好的悬疑剧15部(十部必看高分悬疑国产剧)
  • 迪丽热巴黄景瑜恋情曝光(2023迪丽热巴承认恋情)
  • 黔ICP备190028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