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诈骗罪司法解释是什么?

2024-11-15 20:59:02 来源:互联网转载或整理

诈骗罪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犯罪类型,诈骗的手段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形式,还有很多不同的作案工具,在实际案件中,根据其案件的具体情形和诈骗的数额来确定处罚标准,下面网的小编为您介绍诈骗罪的司法解释。

一、诈骗罪概念简述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侵犯对象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因本法已于第193条特别规定了贷款诈骗罪。

通常认为,该罪的基本构造为:行为人以不法所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受到财产上的损失。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或者***,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诈骗罪的司法解释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1年4月8日起施行)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和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与“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骗公私财物达到上述规定的数额标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能够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酌情从严惩处:

(一)通过发送短信和拨打电话或者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发布虚假信息,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的;

(二)诈骗救灾和抢险、防汛、优抚、扶贫、***、救济、医疗款物的;

(三)以赈灾募捐名义实施诈骗的;

(四)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

(五)造成被害人自***、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诈骗数额接近上述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并具有前款规定的情形之一或者属于诈骗集团首要分子的,理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本文标签: 关于诈骗罪的最新司法解释

其他文章

  • 阜新银行存款安全吗 阜新银行安全吗
  • 锰酸锂上市龙头 锰酸锂股票的简要分析
  • 海南矿业为什么不涨 海南矿业股票为什么不涨
  • 中华保险是大公司吗 中华保险公司规模怎么样
  • 590002分过红吗 中邮核心增长股票基金有分过红吗
  • 商贷转公积金麻烦吗 商转公的流程有哪些呢
  • 完全不懂基金怎么入门 基金入门的方法
  • 猪肉行业龙头股一览表 猪肉行业股票的简要分析
  • 人民币的单位换算 人民币有什么单位
  • 央企有哪些 央企的主要内容
  • Beats Studio蓝牙真无线降噪耳机(世界十大顶级耳机品牌)
  • 韩国演艺圈的五大规则(韩国演艺圈悲惨事件)
  • 安全门十大品牌(2021中国防盗门十大品牌排行榜)
  • 可以看全部漫画的免费漫画软件(7个完全免费的宝藏漫画阅读APP)
  • 列宁的遗体保留在哪里(遗体只剩10%维护费高达百万)
  • 房玄龄简介资料(大唐宰相房玄龄有多厉害)
  • 国产最吓人的鬼片排名第一(最吓人的十三部恐怖片推荐)
  • 观音山有下联了 获奖名单(70万征联结果出来了)
  • 老手机索尼爱立信W900i最新价格及图片(索爱w900i是哪年上市的)
  • 刘德华为什么恨张国荣(揭秘刘德华张国荣早年交恶内幕)
  • 黔ICP备190028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