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常见的质监法律法规有哪些?

2024-11-01 07:40:11 来源:互联网转载或整理

日常生活中,消费者有时候会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遇到这种事情,我们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或者向质量监督管理局反映。我国对商品质量安全非常重要,制订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为质监部门执法提供依据。那么常见的质监法律法规有哪些?下面小编给大家做个简单分析。

一、常见的质监法律法规有哪些?

质量监督是指为了确保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对产品、过程或体系的状态进行连续的监视和验证,并对记录进行分析。

可以分为企业内部的微观质量监督和企业外部的宏观质量监督。而企业外部的宏观质量监督又可以分为“行政监督、行业监督、社会监督”三类,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由***部门实施的“行政监督”。它主要是按行政区域分级负责的宏观质量监督。其依据的主要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食品召回管理规定;儿童玩具召回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认证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等等。

二、《产品质量法》为消费者的权利提供了哪些法律保证?

《产品质量法》主要从四个方面体现了消费者的合作权益:

1、明确了消费者的社会监督权利。

2、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有获得质量保障的权利,明确了经营者必须对消费者购买的产品质量负责。

3、消费者因产品质量问题受到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后享有损害赔偿的权利。

4、发生产品质量民事***时享有选择协商、调解、协议仲裁或者***等解决途径的权利。

三、质量技术监督局主要职责是什么?

贯彻执行国家技术监督工作的方针、政策,负责《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在我市行政区域内的组织实施和行政执法工作;对产品质量、计量和标准化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受理投诉,查处计量、标准化及生产经销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等主要工作。

四、质量监督的特点是什么?

1、质量监督是一种质量分析和评价活动。监督的对象是产品、服务、质量体系、生产条件、有关的质量文件和记录等。

2、质量监督的依据是各种质量法规和产品技术标准。

3、质量监督的范围包括从生产、运输、贮存到销售流通的整个过程。

4、质量监督的目的是保护消费者、社会和国家的利益不受侵害,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对商品质量安全重视力度越来越大,关于质监法律法规也不断丰富,对于消费者而言,比较熟悉的应该是食品安全法和产品质量法。消费者对企业有社会监督的权利,如果买到商品存在质量问题,可以要求企业赔偿,因产品质量引发人身伤害的,消费者可以通过调解、仲裁或者诉讼等方式维权。

本文标签: 常用法律知识

其他文章

  • 阜新银行存款安全吗 阜新银行安全吗
  • 锰酸锂上市龙头 锰酸锂股票的简要分析
  • 海南矿业为什么不涨 海南矿业股票为什么不涨
  • 中华保险是大公司吗 中华保险公司规模怎么样
  • 590002分过红吗 中邮核心增长股票基金有分过红吗
  • 商贷转公积金麻烦吗 商转公的流程有哪些呢
  • 完全不懂基金怎么入门 基金入门的方法
  • 猪肉行业龙头股一览表 猪肉行业股票的简要分析
  • 人民币的单位换算 人民币有什么单位
  • 央企有哪些 央企的主要内容
  • 老手机索尼爱立信W900i最新价格及图片(索爱w900i是哪年上市的)
  • 必看60部震撼人心的经典电影(60部值得观看的电影大全)
  • 看香港的经典电影有哪些(盘点27部经典香港电影)
  • 2022年高温预警级别颜色详解(4种预警颜色由低到高排列)
  • 佳能R7相机价格及图片(EOS R7详细参数介绍)
  • 韩剧2022年最新韩剧推荐(韩剧排行榜TOP10)
  • 免费下载视频网站(5个高质量免费视频下载网站)
  • 北京排名前十保安公司(最正规保安公司排行榜)
  • PSP GO屏幕大小对比(十大经典游戏排行榜)
  • 白雪公主的头发是什么颜色(白雪公主真人版曝光)
  • 黔ICP备190028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