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丹毒的症状
(1)败血型猪丹毒:最急性的病猪常突然死亡,体温突然增高到42-43℃,病猪食欲减退或完全停食,没有精神、寒战、病初粪便干燥后下痢、卧地不起,也有部分猪病后不久,在耳后、颈部、胸、腹侧等部位,皮肤上出现各种形状红斑,逐渐变为暗紫色,用手按压褪色,停止按压时则又恢复,严重的脉搏纤细增快,呼吸困难,很快死亡。
猪丹毒早期症状图片
(2)疹块型猪丹毒:病初食欲减退,精神不振,体温增高到41℃以上,便秘、呕吐12天后,在背、胸侧、颈部、四肢外面等处皮肤上出现深红色、大小不等的疹块,故称打火印,界限清楚,扁平凸起,病程为8-12天。
(3)慢性猪丹毒:主要病状是四肢关节炎或心内膜炎。也有的两者并发,这种类型多半是急性或亚急性转化而来。患有心内膜炎病的猪,精神萎糜,喜卧地,食欲时好时坏,心跳加快,呼吸促迫,并发咳嗽,体温略高,多数正常,被毛无光,膘情下降,贫血下痢,最后死亡。猪丹毒关节炎,多见于四肢关节,病猪关节呈肿胀并热疼,常伏卧,驱赶时行动困难。
有红斑猪病的区别(猪瘟、猪丹毒、猪肺疫)
1、流行特点
猪瘟:猪瘟任何品种、年龄、季节都可能发生,而且传染快、死亡率高、多为急性型猪瘟。
猪丹毒:3-12月龄的猪只容易感染,尤其是4-6月龄的猪多发,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
猪肺疫:育肥猪出现的比较多,多为散发,急性型的比较少见。因气候骤变和饲养管理不善可促进本病发生。
2、临床症状
猪瘟:体温升高到40.5-42℃,有脓性结膜炎,皮肤上有紫红出血斑点,指压不褪色,初便秘后下痢。
猪丹毒:体温升高到42-43℃,皮肤上有充血性红斑或圆形疹块。
猪肺疫:体温很少有超过41.5℃,从口、鼻流出泡沫样液体。呼吸困难、黏膜呈蓝紫色,有时会成犬坐姿势,颈部、咽喉部位有炎性肿胀。
3、解剖症状
猪瘟:皮肤、黏膜有大小不一的出血点,淋巴结边缘出血显著,呈大理石样,肾有大小不一的点状出血,脾脏有出血性梗死。慢性病猪回盲口出处有轮层状溃疡。
猪丹毒:急性型病猪主要呈现败血症变化。皮肤上有疹块。淋巴结充血或有小点状出血,脾肿大。
猪肺疫:淋巴结切面呈弥漫性出血。肾出血点较稀,咽喉部有胶样水肿,肺部有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的变化。
猪丹毒的紧急治疗方法
当猪群中发生该病时,应及时进行隔离治疗。病猪污染的猪圈,用具等应彻底消毒,粪便、垫草应进行烧毁或堆积发酵处理。病猪尸体和解剖的内脏器官应深理或烧毁。对同群未发病猪只用抗生素进行紧急预防性注射。连用3~5天,每天2次。停药后立即进行一次全群大消毒,待药效消失后再接种一次菌苗,对患慢性猪丹猪的病猪应尽早淘汰。
治疗青霉素为本病特效药,用量为每千克体重1万国际单位,肌肉注射,每天2次,直到体温和食欲恢复正常后24小时。不宜过早停药以防复发或转为慢性。另外盐酸四环素、红霉素、金霉素也是有效药剂,但卡那霉素和磺胺类制剂无效,在临床上用药时应注意选择。
猪丹毒的预防
1、加强猪只的饲养管理,做好防疫卫生工作,提高猪群的自然抵抗力。凡从其他猪场购进猪只,必须先隔离观察2~4周,确认健康后方可合入大群饲养。注意杀死或驱除蚊、蝇和鼠和鼠类,经常保持猪栏、运动场及管理器具的清洁,定期用消毒液消毒,食堂下脚料及浴水必须经煮沸后才能喂猪,粪便垫草要经堆积发酵处理后方可利用。
2、加强交通检疫、屠宰检疫及农贸巿场的检查:如发现病猪或带菌产品,应立即进行隔离消毒,处理产品,杜绝病原传播。
是这个不?
各个地方叫法不一
龙葵(通称)野辣虎(江苏苏州);野海椒(四川屏山、南川);小苦菜(四川会东);石海椒(四川南川);野伞子(四川城口);野海角(四川盐边);灯龙草(湖北巴东);山辣椒(河北内邱);野茄秧(云南蒙自);小果果(云南河口);白花菜(广东乐昌、惠阳);假灯龙草(海南澹县);地泡子(湖南);飞天龙(江西);天茄菜(贵州)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0.25-1米,茎无棱或棱不明显,绿色或紫色,近无毛或被微柔毛。叶卵形,长2.5-10厘米,宽1.5-5.5厘米,先端短尖,基部楔形至阔楔形而下延至叶柄,全缘或每边具不规则的波状粗齿,光滑或两面均被稀疏短柔毛,叶脉每边5-6条,叶柄长约1-2厘米。蝎尾状花序腋外生,由3-6-(10)花组成,总花梗长约1-2.5厘米,花梗长约5毫米,近无毛或具短柔毛;萼小,浅杯状,直径约1.5-2毫米,齿卵圆形,先端圆,基部两齿间连接处成角度;花冠白色,筒部隐于萼内,长不及1毫米,冠檐长约2.5毫米,5深裂,裂片卵圆形,长约2毫米;花丝短,花药黄色,长约1.2毫米,约为花丝长度的4倍,顶孔向内;子房卵形,直径约0.5毫米,花柱长约1.5毫米,中部以下被白色绒毛,柱头小,头状。浆果球形,直径约8毫米,熟时黑色。种子多数,近卵形,直径约1.5-2毫米,两侧压扁
全株入药,可散瘀消肿,清热解毒。
【藏药】功用同苦茄《藏本草》。果治咳嗽,喉痛,失音。根驱蛔《迪藏药》。乌鲁祖玛:全草主治痈肿疔疮,牙痛,咽喉肿痛,癌肿,小便不利《民族药志三》。【苗药】地上部分用于疮疖肿痛,尿路感染,小便不利,肿瘤《湘蓝考》。Reibghobghed(锐过街),Woksobveb(乌索欧),Uabghuabdaif(蛙关呆),Khongbil(孔一):全草治寸耳黄,痈痒,丹毒,可治恶疮和痈肿《苗医药》。Woksobred(乌索欧),Jabgangxsaib(加巩山):全草主治腮腺炎;根主治咳嗽咳血,月经不调《苗药集》。【傣药】麻王喝:治久咳不愈,月经不调,恶露不净,体弱消瘦《傣医药》。帕讲啷,帕点帕,马点帕(西傣),帕颠(德傣):全草治感冒发热,牙痛,慢性气管炎,肝炎,痢疾,泌尿道感染,乳腺炎,白带,癌症,痈疖疔疮,蛇咬伤,止痒,疔毒,疖肿,小儿风热,疥癞痒痛《滇药录》。怕颠(德傣):全草治扁桃体炎,喉,咽炎《德民志》。怕讲啷(西傣):全草治痈,疖,疮疡《版纳傣药》。帕点郎:用于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散结《傣医药》。帕讲啷,帕点帕,马点帕(西傣),帕颠(德傣):全草治感冒发热,牙痛,慢性气管炎,肝炎,痢疾,泌尿道感染,乳腺炎,白带,癌症,痈疖疔疮,蛇咬伤,止痒,疔毒,疖肿,小儿风热,疥癞痒痛《滇药录》。帕讲啷:全草用于痈疖,疮疡《傣药录》。帕讲啷,马点风,帕点帕,帕颠:全草捣烂外敷治痈,疖,疮疡,扁桃体炎,咽炎《民族药志三》。【佤药】地考:功用同傣族《滇药录》。德考:全草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疮痈中毒《民族药志三》。【白药】夸应子,斗跨优子,土避起子:全草治感冒发热,牙痛,慢性气管炎,肝炎,痢疾,泌尿道感染,乳腺炎,白带,癌症,痈疖疔疮,蛇咬伤,止痒,疔毒,疖肿,小儿风热,疥癞痒痛《滇药录》。夸应子,斗跨优子,土避起子:全草治感冒发热,牙痛,慢性气管炎,痢疾,泌尿道感染,乳腺炎,白带多,癌症;外用治痈疖疔疮,蛇咬伤《民族药志三》。【僳僳药】海俄乃:全草治疔疮,痈肿,丹毒,跌打损伤,慢性气管炎,急性肾炎《怒江药》。【水药】山海椒,苦葵,假辣椒,骂宁:全草止咳化痰《水医药》。【纳西药】毒吕:功用同傣族《滇药录》。Dotkuanxyorxzix(抖匡优脂),dertkuanxzix(德匡脂),dertyinxgontzix(德英凸脂),斯滋拉:全草治疮痈肿毒,丹毒,痞块,支气管炎,小儿发热,尿赤,肾炎水肿《大理资志》。啃毒品:全草治肝炎,疔毒,疖肿,小儿风热,疥癣痒痛,尿路感染《民族药志三》。Ngvoqzokanzhui:治疗感冒发热,牙痛,慢性气管炎,泌尿系感染,癌症《德宏药录》。【阿昌药】龙葵:功用同景颇族《德宏药录》。【德昂药】别朗朗:功用同景颇族《德宏药录》。【彝药】龙葵,野辣椒,洋辣子,野海椒:功用同S.psendo-capsicumL.vat.diflorum(Vell.)Bitter《彝植药》。【侗药】亮野Lianhyeex:全草主治惊丑(尿痛),耿疹(疔疮疱毒)《侗医学》。【土家药】怕书古叶(paxsuvkal.Xyier):全草治肺痨,压痨,疔疮痈肿,摆白《土家药》。野茄子,野辣椒:全草治风湿骨痛,外敷治疮痈肿毒《民族药志三》。【基诺药】歌哩:全草治感冒发热,支气管炎,痢疾;外治痈疖疼痛,疔疮,毒蛇、蜈蚣咬伤《基诺药》。【朝药】嘎马早翁,岗太:全草治消化道癌,肺癌《民族药志三》。【蒙药】闹害音-乌吉马:全草主治头晕,气管炎,癌肿,膀胱炎,小便不利,痢疾,咽喉肿痛《民族药志三》。【维药】衣提玉祖木:全草治疗头痛,胃疼,关节痛,目赤,耳脓,咽炎及皮肤痛《民族药志三》。[2]
全草(龙葵):苦,寒。有小毒。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用于疔疮,痈肿,丹毒,跌打扭伤,慢性咳嗽痰喘,水肿,癌肿。根:苦、微甘,寒。用于痢疾,淋浊,带下病,跌打损伤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病程多为急性败血型或亚急性的疹块型,转为慢性的多发生关节炎、心内膜炎。主要侵害架子猪。
一、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发生于猪,其它动物、人也可感染,称为类丹毒,良性经过。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炎热多雨季节多发。病猪、带菌猪是本病的传染源。主要经消化道,损伤皮肤,吸血昆虫传播。
二、临床症状:潜伏期短的1天,长的7天。
急性型:常见,精神不振、体温42—43℃不退,以突然爆发,死亡高。不食、呕吐,结膜充血,粪便干硬,附有粘液,小猪后期下痢。耳、颈、背皮肤潮红、发紫。临死前腋下、股内、腹内有不规则鲜红色斑块,指压退色后而融合一起。常于3—4天死亡。
亚急性型(疹块型):病较轻,1—2天在身体不同部位,尤其胸侧、背部、颈部至全身出现界限明显,圆形、四边形,有热感的疹块,俗称“打火印”,指压退色。疹块突出皮肤2—3毫米,大小约1至数厘米,从几个到几十个不等,干枯后形成棕色痂皮。口渴、便秘、呕吐、体温高,也有不少病猪在发病过程中,症状恶化而转变为败血型而死。病程约1—2周。
慢性型:由急性型或亚急性型转变而来,也有原发性,常见关节炎,关节肿大、变形、疼痛、跛行、僵直。溃疡性或椰菜样疣状赘生性心内膜炎。心律不齐、呼吸困难、贫血。病程数周至数月。
三、病理变化
急性型猪丹毒肠粘膜发生炎性水肿,胃底、幽门部严重,小肠、十二指肠、回肠粘膜上有小出血点,体表皮肤出现红斑,淋巴结肿大、充血,脾肿大呈樱桃红色或紫红色,质松软,包膜紧张,边缘纯圆,切面外翻,脾小梁和滤胞的结构模糊。肾脏表面、切面可见针尖状出血点,肿大。心包积水,心肌炎症变化,肝充血,红棕色。肺充血肿大。
疹块型:以皮肤疹块为特殊变化。
慢性型:溃疡性心内膜炎,增生,二尖瓣上有灰白色菜花赘生物,瓣膜变厚,肺充血,肾梗塞,关节肿大,变形。
四、诊断
可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尸体检查进行综合诊断,猪丹毒病应注意与其他疾病特别是与猪瘟、猪肺疫、猪流行性感冒、猪弓形虫病、李氏杆菌病作区别诊断。
必要时进行化验室诊断,常用方法:采血直接涂片镜检、分离培养、动物试验、全血平板凝集试验等。
五、防制
1、加强饲养管理、农贸市场、屠宰厂、交通运输检疫工作,对购入新猪隔离观察21天,对圈、用具定期消毒。发生疫情隔离治疗、消毒。未发病猪用青霉素注射,每日二次,3—4天为止,加强免疫。
2、预防免疫,种公、母猪每年春秋两次进行猪丹毒氢氧化铝甲醛苗免疫。育肥猪60日龄时进行一次猪丹毒氢氧化铝甲醛苗或猪三联苗免疫一次即可。
3、治疗
对发病猪抢时间治疗。
①青霉素每千克体重1万单位静注或四环素每千克体重5000—10000单位或康迪注射液0.1—0.2ml/千克体重,1日2次。
②氨苄青霉素静注或用链霉素或复方磺胺嘧啶钠或洁霉素、泰乐菌素等治疗。
蛴螬(别名:鸡婆虫、土蚕、老母虫、白时虫),鞘翅目:金龟总科动物。该类动物产自中国江苏、安徽、四川、河北、山东、河南和东北等地。
蛴螬体肥大,较一般虫类大,体型弯曲呈C型,多为白色,少数为黄白色;上颚显著,腹部肿胀,体壁较柔软多皱,体表疏生细毛;头大而圆,多为黄褐色,生有左右对称的刚毛。其有假死和负趋光性,并对未腐熟的粪肥有趋性,喜欢生活在甘蔗、木薯、番薯等肥根类植物种植地。
生活习性
蛴螬一到两年1代,幼虫和成虫在土中越冬,成虫即金龟子,白天藏在土中,晚上8~9时进行取食等活动。蛴螬有假死和负趋光性,并对未腐熟的粪肥有趋性,喜欢生活在甘蔗、木薯、番薯等肥根类植物种植地。幼虫蛴螬始终在地下活动,与土壤温湿度关系密切。当10厘米土温达5℃时开始上升土表,13~18℃时活动最盛,23℃以上则往深土中移动,至秋季土温下降到其活动适宜范围时,再移向土壤上层。
繁养方式
成虫交配后10~15天产卵,产在松软湿润的土壤内,以水浇地最多,每头雌虫可产卵一百粒左右。蛴螬年生代数因种、因地而异。这是一类生活史较长的昆虫,一般一年一代,或2~3年1代,长者5~6年1代。如大黑鳃金龟两年1代,暗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一年1代,小云斑鳃金龟在青海4年1代,大栗鳃金龟在四川甘孜地区则需5~6年1代。蛴螬共3龄。1、2龄期较短,第3龄期最长。
主要价值
食用价值
腐烂木桩内常有蛴螬,取腐烂木桩内蛴螬(多以腐木中有机物为食,比较干净)用清水冲洗后沥干水分,直接放入滚油内,几秒钟就可捞出,香味浓郁,蛋白质丰富。在野外生存状态下可生吃,并无异味,可以很好的补充身体所需蛋白。
药用价值
性味归经:咸,微温。有毒。
功能主治
小儿脐疮。用蛴螬研末敷涂。数次可愈。
小儿唇紧。用蛴螬研末,猪油调搽。
丹毒。用蛴螬捣烂敷涂。
痈疽痔漏。用蛴螬研末敷涂。每天一次。
断酒不饮,用蛴螬研末,酒送服。
目中翳障。用蛴螬捣取滇,滴眼中。
药理作用
蛴螬水浸液1:1000以上能兴奋离体兔子宫;1:100能抑制寓体兔肠管。1:10000浓度对兔冠状血管、离体兔耳血管、蟾蜍肺血管皆有收缩作用;更高浓度(1:1000以上)还能收缩蟾蜍内脏血管。大剂量有利尿作用,但对血压无影响(急性兔试验)。1:1000浓度能兴奋离体心脏,浓度更高则导致舒张期停止。
临床应用
治理破伤风
用法用量:将蛴螬倒置(头向下),让其自然吐出黄水(如急用,可剪去蛴螬尾,黄水随即流出)。取黄水搽在伤口上(可使伤口麻木,身上出汗);重症者可将黄水滴入酒中,炖热内服,以使出汗;牙关紧闭者,可用蛴螬水涂擦牙龈。亦可将蛴螬捣烂如泥,外敷伤口,干后即换;或以蛴螬10个,焙干为末,分2次用黄酒送服(小儿酌减)。上述方法每多合并使用。
效果疗效:经治14例,结果痊愈11例,死亡3例。有效病例均在15~30分钟张口自如,喉痉挛消失或减轻,口腔分泌物显着减少,能吞咽食物和药物。服药后抽搐虽能减轻,但尚不能制止,仍需配合其他方法治疗。
死亡3例均因年老体弱,并有心肺功能不良。
动物危害
具体表现
蛴螬对果园苗圃、幼苗及其他作物的危害主要是春秋两季最重。蛴螬咬食幼苗嫩茎,薯芋类块根被钻成孔眼,当植株枯黄而死时,它又转移到别的植株继续危害。此外,因蛴螬造成的伤口还可诱发病害。其中植食性蛴螬食性广泛,危害多种农作物、经济作物和花卉苗木,喜食刚播种的种子、根、块茎以及幼苗,是世界性的地下害虫,危害很大。
防治办法一
农业防治。实行水、旱轮作;在玉米生长期间适时灌水;不施未腐熟的有机肥料;精耕细作,及时镇压土壤,清除田间杂草;大面积春、秋耕,并跟犁拾虫等。发生严重的地区,秋冬翻地可把越冬幼虫翻到地表使其风干、冻死或被天敌捕食,机械杀伤,防效明显;同时,应防止使用未腐熟有机肥料,以防止招引成虫来产卵。
药剂处理土壤。用50%辛硫磷乳油每亩200~250克,加水10倍喷于25~30千克细土上拌匀制成毒土,顺垄条施,随即浅锄,或将该毒土撤于种沟或地面,随即耕翻或混入厩肥中施用;用2%甲基异柳磷粉每亩2~3千克拌细土25~30千克制成毒土;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3%吠哺丹颗粒剂、5%辛硫磷颗粒剂或5%地亚农颗粒剂,每亩2.5~3千克处理土壤。
药剂拌种。用50%辛硫磷、50%对硫磷或20%异柳磷药剂与水和种子按1:30:400~500的比例拌种;用25%辛硫磷胶囊剂或25%对硫磷胶囊剂等有机磷药剂或用种子重量2%的35%克百威种衣剂包衣,还可兼治其它地下害虫。
毒饵诱杀。每亩地用25%对硫磷或辛硫磷胶囊剂150~200克拌谷子等饵料5千克,或50%对硫磷、50%辛硫磷乳油50~100克拌饵料3~4千克,撒于种沟中,亦可收到良好防治效果。
物理方法。有条件地区,可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减少蛴螬的发生数量。
生物防治。利用茶色食虫虻、金龟子黑土蜂、白僵菌等。
防治办法二
1.农业措施合理安排茬口,前茬为大豆、花生、薯类、玉米或与之套作的菜田,
蛴螬发生较重,适当调整茬口可明显减轻为害。合理施肥,施用的农家肥应充分腐熟,以免
将幼虫和卵带入菜田,并能促进作物健壮生长,增强耐害力,同时蛴螬喜食腐熟的农家肥,
可减轻其对蔬菜的为害。施用碳酸氢铵、腐殖酸铵、氨水、氨化磷酸钙等化肥,所散发的氨
气对蛴螬等地下害虫具有驱避作用。适时秋耕,可将部分成、幼虫翻至地表,使其风干、冻
死或被天敌捕食、机械杀伤。
2.人工捕杀施农家肥前应筛出其中的蛴螬;定植后发现菜苗被害可挖出土中的幼
虫;利用成虫的假死性,在其停落的作物上捕捉或振落捕杀。
3.药剂防治用50%辛硫磷乳油拌种,辛硫磷、水、种子的比例为1:50:600,
具体操作是将药液均匀喷洒于放在塑料薄膜上的种子上,边喷边拌,拌后闷种3~4小时,
其间翻动l~2次,种子干后即可播种,持效期为20余天。或每667平方米用80%敌百虫可
溶性粉剂100~150克,对少量水稀释后拌细土15~20千克,制成毒土,均匀撒在播种沟(穴)
内,覆一层细土后播种。在蛴螬发生较重的地块,用8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和25%西维因
可湿性粉剂各800倍液灌根,每株灌150~250克,可杀死根际附近的幼虫。
我家乡叫他 羊耳三谅(客家音) 在百度被统称为白牛胆.百度图片查找后,发现百度图片上出来的植物貌似羊耳三谅.但是,你要认真观看他们并不是同一种植物来的.在外形上两中植物是一摸一样的,关键就在根部.羊耳三谅的根部表皮不是圆的 ,由三个翼一直延伸上来,就貌似火箭 为了控制飞行 装上去几个平行翼那样 但是这三翼是从根部一直长上去的.羊耳三谅的三谅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也是拿来区分这两种植物的
羊耳三谅,对乙肝携带者和肝炎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一般情况下,乙肝携带者正常吃药3年医好了病,不过自己身体基本已经废了.但是羊耳三谅常年当茶泡对乙肝病毒的灭杀也很见效,对身体的毒副作用非常之小是没有其他药可比的.
(上图中 植物主枝上没有翼.不是羊耳三谅不能治疗肝病.两种植物很貌似一定要分清,不然吃了几年不见好 ,还把身体吃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