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综合百科 > 不开盖硅脂换液金:Intel 8代i7暴降10℃

不开盖硅脂换液金:Intel 8代i7暴降10℃

随着Intel在CPU内部使用硅脂导热技术,开盖换液金似乎已经是成为了日常所需,i7-8700K这颗强大的处理器一上市的售价就超过了3000元,让很多玩家措手不及,但仍然不能阻止这款CPU热销到无货,有同样热度的还有CPU的温度,动辄逼近100度可不是谁都能承受得了的。

现在看来,如果在不开盖的情况下,硅脂类导热剂已经很难能将8700K压制到一个能接受的温度。

很多品牌瞄准了这个机会看中了导热剂这个市场,先后推出了不少款液态金属产品,想用超高的导热系数来占领市场。

今天我们选择了电商比较容易买到和比较有名的三款液态金属导热剂,来看看这些导热系数标榜不一的产品能有多大的能耐,这些导热剂分别是最老牌的酷冷博液金;新晋品牌LTCOOLING黑管液金;最强炒作暴力熊液金。同时还会使用一款普通的硅脂来作为基础对比。

设计测试环境

在整个测试中,我们使用AIDA64来进行拷机,拷机选项为单烤FPU,能够在此软件中获得最大的压力负载。主板BISO使用默认模式,不进行超频设置。

硅脂我们使用的依然是购买液金赠送的那一小瓶,大概是1元一瓶的样子。我们先在处理器顶盖上用少量硅脂涂匀,然后在冷头上也涂上薄薄的一层,尽量减少缝隙的存在,水冷头装到扣具上面后再左右旋转两下,令接触更完美。

高昂的价格与高端的逼格组成了一只来自德国的熊,连莱纳斯也使用它来拍视频。暴力熊在硅脂与液金方面双线作战,硅脂的表现上次我们已经测试过了,温度比较令人满意,我们今天就来测试一下这个高达130元/克的液态金属。

从包装上看,跟暴力熊好像除了印字和细节之外,好像都没有太大区别,LTCOOLING的标签写着“PowerbyGermany”,翻来覆去看看,还真有点德国味。不管是哪国的,只有效果是唯一的真理,接下来我们就涂到CPU上试试吧。

由于之前祖传的酷冷博液金本来就没多少,经过了开盖和测试已经所剩无几,所以干脆就又买了一只来进行测试。售价约为65元/克左右,销量基本被一家垄断。酷冷博是液金中的老牌子了,在玩家心中有先入为主的地位,所以价格相对也高了些,不过还可以接受。

由于酷冷博三代液金也是膏状的,笔者用各种姿势拍摄都不觉得与LT黑管液金有何区别,所以干脆就不贴图上来了,直接参考LT黑管就好了。接下来我们看看温度测试吧。

另外关于网友们热议的“我家电脑满载时候XX度”这个话题,笔者特地研究了一番。

在任务管理器中看到处理器使用率达到100%的时候,其实处理器并未达到满载。经过N轮测试之后,发现频率,100%利用率都不能作为定量,唯有功耗才是最正经的指标。

所以以后在散热类测试的过程中,都对针对功耗方面进行尽量固定,得以保持最科学的测试方法,本方式经由散热行业品牌共同讨论验证后确定的这个指标,非常具有参考意义。

因此以后大家在考量温度对比的时候,先看一眼功耗,因为同样频率下的满载功耗可能会差一倍之多。